目前分類:莊子研習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昨天六先生寫的『你能達到幾個「寫實心境」?』這篇文章,其實應該是非常棒的一個觀念,但是他的表達實在還不夠,以致於讓我自己還需要多加琢磨才能瞭解出他的概念與延伸。其實他所用的「寫實心境」這樣的名詞,算是他個人的創意,然而較為重要的應該是所表達出來的「實相」。

他大略的意思是自己所認知的「心境」,跟外在所呈現的「寫實」,如何能夠同步共鳴。其實大家都知道,能擁有相同頻率並產生「共振」的力量是很強大的,那足以毀掉一座橋、一棟大廈、甚至是一個島嶼。因此他理論中最終的目標當然是「寫實心境」的達成,只是文章中所講到的例子,並不足以清楚地產生關鍵技巧或訣竅,並且容易讓讀者搞混或者偏離方向,更難怪他會在一開頭寫道:「這篇有點深,請慢慢閱讀」。以古老的名詞來解釋,那應該是所謂的天人合一,「天」是指著內心那一片清明的藍天;「人」則是講外在的事物人情所營造的境遇變化。雖然這也會讓我想到賽斯理論中的架構一(有形界)跟架構二(無形界)的關係,但是對於這套理論的不熟悉,自己還是傾向於用自己的瞭解來闡釋。

不禁要拿起莊子來思考。這絕對不是所謂的「櫻寧」,倒比較像是「氣聽法」。再來看看氣聽法是怎麼說的:「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耳止於聽,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在自己的理解當中,耳聽與心想是屬於比較個人的感應,跟氣聽的境界之所以有差別,那是因為跟外界無法完整共通,那必然會導致「內」「外」之間的落差,而產生來來回回的晃動,這便是內外不相交。因此會造成許多適應性的調整,當然結果是平凡人的一生都在這樣前前後後地跟著,找不到那個完美的頻率結合。


該如何去找到那個自然頻率呢?這點除了觀察與感應之外,還有什麼更好的方式呢?其實我也不曉得,假若真有那樣的秘訣,那大概很多人都有辦法練成吧!六先生說各種角色有各自的「寫實心境」,這點我挺同意的,但也覺得那樣的「寫實」與「心境」其實還沒達到完整的共鳴階段,因為真正完美的「寫實心境」應該可以在各種不同角色中共通共用,那這是所謂「氣聽」與「天人合一」的終極境界完成。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不就是應該能夠彼此分享,跟對方有一種關係牽絆嗎?

昨天上 JT 莊子最後一堂課「應帝王」,感覺是在為整部莊子下一個比較完整的定義,回歸到所謂「道家的愛」是什麼。JT 講到凡是本身會感受到自己在愛別人,這樣的感覺就不是道家的「愛」,即使現在很仔細地思考,也只能說這是合理的推演說法,但是真實的感受是無法騙人的,目前就是沒辦法做到,沒感受到就不能信誓旦旦地說這是絕對正確的,當成理想倒是不錯的選擇。JT 說根本在於必須「盡份」,我想當紮紮實實地盡完本分後,能夠把感知力表現力提升到很高的境界,才有辦法領悟並且執行。說真的,俗世的愛怎麼有可能達到這樣呢?

其實我似乎有抓到感覺,但是要嘗試表達出來還有段距離,所以必須暫時利用出門的這個機會,先寫出前言,希望回來的時候可以帶回一些想法感受,因為早上出門買早餐時有想到很多,一進門就全部煙消雲散,無從尋起。待會坐捷運一定要仔細記下來。故意寫前言放著,是要提醒自己一定要寫出點東西來刺激自己,呵!(很棒的一張圖,不是嗎?你會怎麼命名這張圖呢?)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馬可福音十三章十三節)

忍耐是一種美德。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讀書會有談到莊子的這句話:「無成與虧,故昭氏之不鼓琴也。」,個人認為如果單獨拿這句話出來講,可能會誤解莊子原文的意思。所以把原文貼出來,並且針對這段來解釋,才能瞭解此話根本的玄機。當然如果我建議大家去看 JT 的文字稿,那一定會頭昏眼花,並且很容易就模糊掉了,因為他太會胡扯喇咧。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Alas! they were so young, so beautiful,
So lonely, loving, helpless, and the hour
Was that in which the heart is always full,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上莊子講到德充符最後面,覺得光是本文就已經講得很棒,難怪JT 上起課來這麼快,已經不需要多做補充啦!在這裡要先看原文,再來做翻譯。

故聖人有所游,而知為孽,約為膠,德為接,工為商。聖人不謀,惡用知?不斫,惡用膠?無喪,惡用德?不貨,惡用商?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於天,又惡用人!有人之形,無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於人﹔無人之情,故是非不得於身。眇乎小哉,所以屬於人也﹔謷乎大哉,獨成其天。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每一次去上莊子JT 都讓我更深入一層思考人性的結構問題。這次討論到的東西很多,不過這篇文章是鎖定在「該不該勸做好人」這件事情上面,因為今天讀完「鴿子」後的感想,內容多少也蘊含了這項觀念的緣由。

其實所謂做好人這件事情絕對會牽扯到面子問題,老實說,我也認為喜歡做好人的人通常也比較好面子,在這個社會裡要找到不愛面子的人幾乎不太可能,然而面子這 東西就像大風吹的椅子一樣,搶得到的人就開心驕傲地坐著,搶不到的人只好乾瞪眼。不是這樣嗎?跟爸媽吵架,誰爭到面子,另外一方就會有奇怪的負面情緒或表 情產生。跟情人吵架,也往往都成為誰是老大,就聽誰的。最好的婚姻,似乎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吧!

如果行善事做功德的心態是當成本身分內之事,做完之後就像平常毫不可能有任何回報的行為,那麼這樣的事情就會消逝在完成的當下。然而,有些人做了好事卻愛自 誇,行了功德就寄望來世回饋,這種也是變相的愛面子。因為做完之後的期待會慢慢在心中發芽,變成做越多反而期望更多,如果有一天發現事實不是自己想像那 般,那麼怨恨便會依照累積的程度瞬間轉嫁,而天堂就離得更遠、地獄近在咫尺。將做好人、行好事當成會有回饋的依賴,便會形成心靈的另類殘缺,就像把面子當 成鈔票一樣,強調做好人、有功德的人是在家自備面子印鈔機,想要多少就印出多少。最後發現無法換取真實回報時,才來怪罪外面貨幣流通的系統不可靠、無法信任。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本這個主題要在比較後面討論到,因為在莊子的內容順序上,此段落還要有許多前面的鋪陳講解,到這邊就會更連貫。不過因為怕沒有好好記下來,到時候再讀到時會生疏,故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昨天的進度與感想寫下來。

莊子內篇人間世倒數第二段:

支離疏者,頤隱於臍,肩高於頂,會撮指天,五管在上,兩髀為脅。挫鍼治繲,足以餬口﹔鼓莢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徵武士,則支離攘臂而游於其間﹔上有大役,則支離以有常疾不受功﹔上與病者粟,則受之三鍾與十束薪。夫支離者其形者,猶足以養其身,終其天年,又況支離其德者乎!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想著逍遙遊中要我們訂立高遠的願景,其實更深的意涵是要人努力去實踐。當看到心靈寫作裡面每篇文章,都是教人盡量找題目寫、找時間寫,不管寫得好或不好,無論題目爛或不爛,都要盡力盡情地投入,培養出習慣。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真的感覺時間過得很快,有許多事情同時在進行學習,以及很大量的書籍等著我閱讀,這樣的情況真的會感覺時間不夠用。如此的感覺曾經在我人生中出現過幾次,大三還有碩二以及接近退伍時,這些時刻都促使自己很努力地做學習並思索調整方向。

在這裡要開始談逍遙遊了,之前都沒有把握可以好好去聊這個話題,就算聽了好幾次 JT 的錄音檔,還是會有無法突破的觀念障礙在前面,終於在這次上課時,JT 有講破了。當這個觀念到位之後,我想要講逍遙遊就比較不會有虛浮的感覺。為什麼之前會有那樣的想法呢?因為莊子內七篇一開始就講到願景,其實常常我們作文都是把結論放在最後面,可是莊子把終極目標開宗明義地就寫在第一篇,真是非常有道理的。講穿了就是要我們
【以終為始】,不必想要累積到多少的實力形成條件狀況才來設立願景,而是要一開始知道前方的目的地在哪裡,再全心全意朝那個目標前進。

莊子拿小麻雀跟大鵬鳥來比喻,相信這個故事大家都很容易就可以了解,只是為什麼讀完逍遙遊反而不知道該怎麼做呢?重點來了!那就是還沒站到可以設立願景的地步。能夠站到這樣的平台後,開始練莊子就會很有意義與感覺啦!如何架構這樣的平台就是現在要討論的。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