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六先生寫的『你能達到幾個「寫實心境」?』這篇文章,其實應該是非常棒的一個觀念,但是他的表達實在還不夠,以致於讓我自己還需要多加琢磨才能瞭解出他的概念與延伸。其實他所用的「寫實心境」這樣的名詞,算是他個人的創意,然而較為重要的應該是所表達出來的「實相」。

他大略的意思是自己所認知的「心境」,跟外在所呈現的「寫實」,如何能夠同步共鳴。其實大家都知道,能擁有相同頻率並產生「共振」的力量是很強大的,那足以毀掉一座橋、一棟大廈、甚至是一個島嶼。因此他理論中最終的目標當然是「寫實心境」的達成,只是文章中所講到的例子,並不足以清楚地產生關鍵技巧或訣竅,並且容易讓讀者搞混或者偏離方向,更難怪他會在一開頭寫道:「這篇有點深,請慢慢閱讀」。以古老的名詞來解釋,那應該是所謂的天人合一,「天」是指著內心那一片清明的藍天;「人」則是講外在的事物人情所營造的境遇變化。雖然這也會讓我想到賽斯理論中的架構一(有形界)跟架構二(無形界)的關係,但是對於這套理論的不熟悉,自己還是傾向於用自己的瞭解來闡釋。

不禁要拿起莊子來思考。這絕對不是所謂的「櫻寧」,倒比較像是「氣聽法」。再來看看氣聽法是怎麼說的:「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耳止於聽,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在自己的理解當中,耳聽與心想是屬於比較個人的感應,跟氣聽的境界之所以有差別,那是因為跟外界無法完整共通,那必然會導致「內」「外」之間的落差,而產生來來回回的晃動,這便是內外不相交。因此會造成許多適應性的調整,當然結果是平凡人的一生都在這樣前前後後地跟著,找不到那個完美的頻率結合。


該如何去找到那個自然頻率呢?這點除了觀察與感應之外,還有什麼更好的方式呢?其實我也不曉得,假若真有那樣的秘訣,那大概很多人都有辦法練成吧!六先生說各種角色有各自的「寫實心境」,這點我挺同意的,但也覺得那樣的「寫實」與「心境」其實還沒達到完整的共鳴階段,因為真正完美的「寫實心境」應該可以在各種不同角色中共通共用,那這是所謂「氣聽」與「天人合一」的終極境界完成。



在自我想像裡,這種境界的完成,屬於兩種層次的同時性變化,也就是說「內在的天」與「外在的人」是同時在成長的。這個自然頻率確實很難找,不過找到的時候,那真的就是對頻啦!一但對頻,那就可以有預測性的直覺,無入而不自得的實相就會產生,那種成就感就會不斷地將喜悅增強,因為動態在這樣的自然頻率上,應該是有一種游任又舒服的感覺才是。


根據最近自我的體認,若在找尋自然頻率的情況裡失敗,最好的方式不是修正,而是放棄重頭再來。也就是透過心齋的趨近,再一次譜出新的頻率。而這樣的頻率是有影響力的,並且是一種有生命力的成長能量,可以在天人交映的過程中,產生新的「有機」發展。那是沒有認定的頻率,一種隨態的展延。(我又在說黑話了,真尷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