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馬可福音十三章十三節)
忍耐是一種美德。
委屈可以求全。
妥協可以換來幸福。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忍耐使單純的人走向成熟,使衝動的人變得理智;
忍耐使好衝動的人集中精力,使失敗的人冷靜思考。
上面這些名言佳句都是在講忍耐,當然我自己也覺得忍耐是一種美德,只是要抓對時機,要掌握住關鍵。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許多日子與經驗以及學習得來的感觸,在待人處事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不得已、不如意的事情,而古人們常勸誡我們不要太衝動,要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樣真的好嗎?
最近我常說,為了要讓心理健康,真的不要讓自己有內傷的機會。不僅不能讓別人傷害自己,更不能教自己傷害自己。所以這忍耐的時機應該如何拿捏?莊子不斷地強調「不要用好惡之情而對內傷害他的本心實質」(忍耐也是一種好惡),重點就是為了要「葆光」-- 韜蔽內在光芒,再白話一點就是節省內在精神能源,不導致耗損。不正確的忍耐會不會造成內在光芒的流失呢?答案是會的!為什麼?那是因為忍耐如果只是為了要作為復仇的變相手段或等待,那麼其內心的光輝必然黯淡。
真正該注意的是是否要凡事都用忍耐來處理呢?「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誰來救呢?很多教義、教條都是將回饋與報應預設在未來,人能不期待嗎?不委屈難道就不能求全嗎?不妥協就不配擁有幸福嗎?衝動難道就是所謂的不經大腦思考的決策執行嗎?成熟的人就應該是最會實踐忍耐的嗎?
如果為了讓自己的心靈更健康的話,那麼所謂的「忍耐」這東西,應該是在當下就能夠卸除,並且消失無蹤才對,更無所謂吃虧或者委屈。因為有吃虧或有委屈都是以一種利益觀點為出發,那麼根據經濟法則、因果法則,人的思考邏輯必然要討回來的,說得再高尚都只是為了掩飾自己的私心內藏所做的手段、表演罷了。
在我看來,每一刻都認真去看待以及過活,必然可以體會出最適切的解決方法,也就是阻力最小之路,那麼當下就算硬槓起來,可能會比委屈內傷要來得好多。修練莊子最難的就是要克服所有假道學、偽禮教所根深蒂固的影響,做到以「自私」為出發點,進而透過影響力,讓所有一切周遭人事物,能夠自己好起來。該忍耐嗎?看情況吧!套句莊子「人間世」篇裡孔子對顏回所說的:「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耳止於聽,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別讓忍耐的負面情緒把心養肥大啦!要用心齋、用氣聽去處理每件事才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