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強度不僅僅是衝動高漲的單一強調,還有時間細末的累積。就像挖掘古老年代所遺留下的片層古蹟,一段接著一段,創世紀....、三疊紀、侏儸紀、
白堊紀...。

細細品味自己所記錄的軌跡,幫回憶寫著思念巡迴的週記。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憶    馬桶    稠綢的    跑出來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的總統大選投票日越來越接近,而表態分邊的人也變得越來越多,電視上常常播出誰挺誰的報導,在網路上也有許多部落客開始顏色深化,言論甚至越來越不顧忌,這樣的現象可說是堪喜又堪憂。喜的當然是大家都勇於表達;憂的則是事後的勝敗悲喜心情該怎麼平復調整,甚至對勝選者未來的表現,擁有被高度期待的眼光壓力,倘若有了非常大的落差,那麼落空的情緒又該如何適應呢?


對於現代人們不再隱忍、不必寂寞的作為感到欣慰,大家都懂得不要壓抑的道理,所以活動辦起來真的越來越有看頭,但實質內容卻也越來越空洞,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根本看不到牛肉。越到選戰後期,雙方的肉搏戰處處可見。在民主的進程中,台灣又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然而選舉文化並沒有更上層樓,似乎在原地打轉許久。敵對感原本就是無可避免,只是雙方把彼此的框架撐得十分狹隘,各不讓步及無法苟同的心態,讓二元對立朝著最極端的方向發展,即便台上的人也盡力要消弭、靠攏,終究這是兩個團體的競爭,還是會回歸到主體的爭議上,而台灣政治的特點就是這個主題架構的明顯差異,讓彼此在最根本、基礎的國家認同,有了無法妥協的鴻溝。

很多人拼命想投入政治;卻也有人費盡心思想遠離政治。白木怡言的序裡,寫出作者的心聲,他的無奈是可以理解的,即使他只想代表他自己,卻因為身上背著天生的圖騰,屢屢遭到強烈的拉扯、擠壓。印象讓我很深刻的一段話是這樣寫:「過去兩年我曾經透過媒體的專訪,對社會大眾發表一些我對特定事務的看法,但事後有些媒體寫出來的與我在專訪裡講的總會有很大的差異。那些專訪的記者好像是一個有大腦的過濾器,他們會主動幫我下判斷 ─ 我在他們的專訪裡講的話是不是應該從一個蔣家後代的嘴巴講出來的? 所以,有些話雖然我講了,但是他們卻主動地把它馬賽克處理掉;又有哪些話是一個蔣家後代應該要講的,雖然我一句也沒講,但他們卻可以用誘導式的自問自答,再冠上我的名字,硬塞到我嘴巴,變成我所講過的話。

很顯然的,在一個螢幕鏡頭前,人們除了有不同的裝扮、形象外,連他的信仰、理念都要被重新塑造,這或許也可以說是媒體新聞業者的神乎其技吧!只是一個人站在鏡頭前竟然投射出來的不是自我可以認同的模樣,那麼檯面上的誰又是真正可以相信的呢?就算他有真正的高道德操守,也會被抹黑;私底下幹盡壞事,還是可以粉墨登場、輕鬆上妝。無疑地,在這個重新被定義的螢幕母體(Matrix)裡,每個人的角色完全被徹底重新定位,混亂的排序演出,呈現出許許多多的戲劇效果。這瘋狂的舞台表演,是我們一同搭造的,因為媒體的刻意引導能夠成功,不就是我們樂於觀賞的縱容嗎?(然而這翻的導引演出確實好看,我不得不承認!)

在紛紛擾擾中,較有意義的發表就格外令人關注。在白木怡言裡,『Barack Obama才是王道』 這篇文章雖然也講到了政治,不過作者的創意觀點則是我欣賞的表現風範,他是這麼講的:「我把他們兩個比喻為「Nokia與Motorola」的競爭,而這兩個公司無疑的都是在mobile handset這個市場裡獲利和市場佔有率表現最好的兩家公司,而當他們站穩市場的頂尖位置後,他們用心經營的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更加精進的「experience design」;但正當他們在享受過去所累積的市場聲譽時,卻突然冒出了一個從沒有做過mobile handset的Apple,而這個Apple用的卻是完全不一樣的市場邏輯,他用的是全新的「design experience」,Apple iPhone才上市幾個月就已經打的Nokia與Motorola滿地找牙;相對於John McCain 和Hillary Clinton的「Nokia與Motorola」,Barack Obama無疑就是那個Apple iPhone

這不是很有趣嗎?如果朋友們想要更了解這篇文章的整體內容,那麼就請連結到網站上看個仔細,而這也是最近看到的許多「政治文」中,較合我口味的。至於投誰、選誰,我認為這是個民主時代,無論我想的是什麼,講了什麼觀點,終究要投出那張神聖一票的人是自己,透句俗話,那就是「你家的事,與我何干」!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剛做完「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之金錢遊戲」中的測驗,在投機天賦大考驗裡,科斯托蘭尼(Kostolany)提出了三十八個問題來評量讀者是否合適在股市動態中運作甚至存活。我的得分是 71 ,被評為有前途的好手,可以正確判斷事態和趨勢,但缺乏經驗。

在對答案時,發現自己常常不是得到最高分就是拿零分,也就是說,自己的判斷是很一刀兩斷的,剛避開科斯托蘭尼強調的(第 18 題):「股票族兩種最壞的特質」。過程中我大部分都是用直覺作答,也就是用反射動作來解決這些題目,需要思考的也用最快的速度來動腦,這樣記憶、印象、考量動作、計算反應都融為一體去操作,對於測量實際的結果變動才不會影響很大。

這項測驗裡面有很多精準的看法,裡面第 16 題的答案讓我很意外。把題目跟答案分數以及評分解說貼上來,分享給有興趣的朋友,做做看吧!或許你將可能成為明日之星也不一定。分數不高的人也別灰心,因為將這些解答熟記下來,絕對可以讓自己的功力大增,沒問題!



1.股市使你想到什麼遊戲?
(a)國際象棋(西洋棋)
(b)斯卡特(德國三人玩的牌戲)
(c)足球彩票
(d)賭輪盤
(e)跑馬賽

2.決定買進或賣出的關鍵是?
(a)對股票的分析
(b)對市場的分析

3.我以什麼標準評判自己買進的股票?
(a)買入價
(b)當天牌價

4.買股票時重要的是?
(a)選擇種類
(b)時機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沒做題目就想看解答是不行的,請到題目區測驗再來。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Ying-Jing 有時候會問我待在家裡會煩、會悶嗎?自己的答案常常是「不會」,然而少數期間,心理會有點空蕩無依的感受出現,廣告說:「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就像這樣,遇到浮亂時的感受,實在是「看這個也恙,看那個也恙(恙者,憂也)

昨天討論到我的無業導致她與我之間的內在變化,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情況是在考驗我們的。她透過我帶來的這個轉換階段,比較自己信念與實相之間的落差有多少。在新舊曆年期間,我們都很高興我的無業狀態,那是難得的機會,可以讓這份戀情持續加溫,保存著為所欲為的熱力與衝動。然而時序來到了另一個層次,夢幻、浪漫的情愫也已經過長久的發酵,接著需要邁向穩定長遠的路程前進,所有的步伐變得在勇敢與謹慎之間有了躊躇,主要的關鍵當然是我自己的方向還沒與現實同步聚焦,在一切未來充滿不確定感與混沌的狀態,我持續地相信自己,並堅持著要往更能夠給予自我開創的空間邁去

當回顧著 Ying-Jing 一路走來的歷程,我倒是很欽佩這個女孩一直都知道著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實踐的路上,外人總覺得她是順遂的,然而與她貼近的觀察,不難發現她是個很堅持理想、注重力行並且認真當下的積極者,她的幸運決非偶然,並且在許多關鍵時刻她都呈現出毅然決然的決心,雖然也常常付出許多代價,她總是能夠很快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去接受外面給她的回應。最近她投入基金的業績不太好,在昨日讓她感到心煩,甚至也與我有了比較情緒化的互動,她說她是個想贏錢的賭徒,現在虧錢讓她很不舒服,雖然她自己也知道需要平常心看待,然而想要發洩的情緒就是不想讓它悶著。早上起來,她與我說了抱歉,對於昨天的激昂表達,她希望透過「對不起」這樣的話,來讓我跟她都能更紓解。其實我懂,也覺得她的作法都是正確的,就在昨天,也已跟她說那不過就是一趟德國之旅的旅費遺落罷了,以後有機會一定可以賺回兩倍,到時候連隔壁的法國都順便一起去。呵!早在她投入基金的時候,我也給她一個觀念,那就是不要把錢當錢看,無論透過任何方式、技巧,只要能夠把那些錢在腦海中的觀念移除,那麼無論做任何處置,就比較不會影響心情。我也知道那其實很困難,明明是錢,怎麼可能視若無睹呢?就算代換成科學麵,那也還是有吃的價值;當成石頭,那麼或許就是一塊很美、很高價的玉;看做是垃圾,那也可能會猜想裡面是藏有黃金的一堆。

那麼我的無業是不是真的是自己的想望呢?這點是可以肯定的,就像
Ying-Jing  說她自己很難停下來不工作,雖然她有時候也會抱怨很累,很想不要工作了,但我知道那只是她的發洩,她很懂得去釋放情緒,該叫該吼的時候,一點也不會客氣。不過待在家裡好好休息、打混、 思考,這個情境確實是自己曾經期待過的。此刻的機會是難得的,她就問我,若現在我們沒有在一起,而是我獨自單身一人的話,還會有同樣的選擇嗎?我的答案是「不會」。現在會選擇這樣的人生,不是因為住在這裡經濟可以倚靠她,相反地,我還是都在花用自己的積蓄,真正的原因是因為心底有她,讓我更有力量與專注來面對這一切。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是什麼緣由,讓我的這份寫作持續下去呢?這般的自我探索以及發掘書寫過程,起點約莫在去年的這個時候,能夠一直地寫下去的原始助力,無非就是從 JT 的莊子,還有他推薦的「心靈寫作」開始。覺得自己在這個部落格上所寫的,最終的目標都是設定在自我了解及展現上,透過不斷的書寫、創造、融合,可以讓我在不同角度的觀察、新鮮資料的啟發還有隨機肆寫的自由過程中,漸漸地披露自己、深入自己進而創造自己、延展自己還有超越自己。

昨天陪著 Ying-Jing 去上課,帶著「心靈寫作」在身上,又開始重新翻閱一遍,把當時候的衝動重新找回一次,在激昂的心情裡,慢慢地思考著目前的心境與狀態,意索規劃著接下來想要執行的寫作方式,透過再次的定調,發現寫作對自我的意義價值。

這一年來所寫過的文章,如今再回顧時,確實早就與「」完整脫離,在重新檢視的過程中,是種與過去的自己再次相遇,雖然陌生,卻也在理智上告訴自己說那真的是曾經的我。即便如此,他們停留在那遙遠的時空當中,就好像一旦脫離自我手下後,他們就像漂浮在外太空的物件般,很快速地就與我斷了關係。我彷彿乘著太空船在浩瀚的空間裡探索般,似曾相似的感覺少了,較多的是同調價值的再次呼應下,有著再精進的體悟與嶄新的風華更現於心。

早上定了鬧鐘起早,走出昏暗的房間,來到書寫台上,決定再次回到心靈寫作帶來的修行樣態,想在這個早晨,擬定些將來的書寫方向與規劃,而其實昨天晚上就有好多想法與衝動,正伺機而動著。當時候懊悔著,手邊怎麼沒帶上筆記本,可以讓自己將瞬間湧現的點子記下,把一時靈光乍現的佳句、思想謄上,可以讓大量的計畫能夠躍然紙上,使這些將領兵士可以在紙上讓我大談夢想的起飛與實踐。

首先,希望自己可以重新解讀過去的作品,或許重寫、或許改寫、或許片段的修正、或許只是靜靜品味而再延伸。再來則是將「心靈寫作」的每個主題都親自在寫一遍,將自己的聲音與味道融入其中,透過她的主題拓展,讓這份文稿資料成為我的素材,使我的作品可以多樣化。對於自己的書寫,當然也知道在敘述、記敘文體上,確實不甚拿手並且鮮少涉入與發揮,真正的原因或許是自己懶得多加用心投入吧!寫論說文比寫說明文還來得讓我應手得心,或許也是因為自己實在非常重視邏輯與理智的發揚,反而在抒情方面只是透過直敘表達來鋪陳出自己「思考」過程中的樣態,卻忽略了從細微描寫的鏡式反映,才是真正可以讓自己更深的體會、解讀與反照,可以透過共鳴性的基調渲染來被了解、被感動、被吸收。

當然啦!我也期待著可以學習更多的觀念與技巧,還有就是更深入自己的探索,更勇敢的表達,更無懼、無所謂的揭露自己。誠如那句話說的:「在紙與筆之間,寫作猶如修行坐禪,讓心中的迴旋之歌自然流唱,尋獲馴服自己與釋放心靈的方法」。那種想要表達書寫的感覺有好幾次都很強烈,就是想衝到電腦前盡情打字,放肆自己的文字與意念在螢幕上奔騰,把想法逐一地透過鍵盤放開柵欄。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幫忙做了一張海報,用來放在  Ying-Jing 的收集資料夾上當作封面。內容是有關於
表達性藝術治療(expressive art therapy)。一樣是使用了 Pages 製作。Good Job!!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該如何走在踏實卻又充滿樂觀的人生道路上?

不管遇到任何事情,人總是有辦法用自己的眼光與想法,塑造出一種觀點、意念、角度評斷、價值判別的差異,關於這點,不曉得在其他動物、生物上是否有相同的展現,如果有的話,那或許就會有另外有別於人類的新高度智能物種,假使真的如此,他們不會被人類消滅嗎?也就是說,一山不容二虎,或許曾經有也類似人類這樣智能高度開發的群體,曾經崛起卻又曾經被剷除消弭。事實證明,在這個地球上只有人類可以孤芳自賞,無論我的這個猜想是否屬實,面對此刻的現狀,我們就是看不到「其他」的族群跟我們一樣聰明。又或者,早有比我們更高層次的「存在」,正不動聲色地在觀察著人類,把這群「人」當笑話看待。(有可能吧?)

回到我真正想說的,也就是說在單獨一個人身上所創造出來的觀點,擺在整個群體中比較,便可以發掘出琳瑯滿目的多樣性差別,也正是說,每個人都在自我形塑獨特性,即便小小差異,都還是有所不同。不過常常在群體中或整個思考流程裡,總是容易按照二元切分方法來分類,而這是普遍正常的運作方式,從電腦運算方法來說,二元分類樹的搜尋也是基本的技巧,所謂的太極也因為有了陰陽的區別,所以可以將世界從底層劃分黑白,往上堆疊、擴增就會進而再深入轉換成灰階,其中的多元變化,豐富的程度確實超越人類理解智能可以想像的界限。

有篇文章就針對這樣的理解做了不錯的分析,觀念其實很簡單、明確,但是類比成真實生活的狀態,我想作者寫出來的討論,可以說是非常深入的解構,也導引了更深的思考。作者提到尺度、時間和記憶的詳細檢視,根本精神是表達著沒有絕對標準的存在,無論是尺度或者時間,甚至是記憶,以及所有可供度量的事物,都在一種對比還有選取的範疇間,有了不同的截斷(cut-off)、取閥(threshold),因此所謂的利益與大是大非,終究還是端視評量標準的這個主觀體所取用的個體化單位而定。

很容易地,想起很欣賞的歷史學家 -- 黃仁宇先生,他所用的視角觀點是採取大宏觀角度在審視歷史事件的整體角色,斷定一個歷史人物的價值也取決於長遠時間、浩瀚尺度以及共體延久的區塊記憶,因此,秦始皇的暴政措施,不該只是看他的不人道,反而是看在大中國的歷史裡,抽拔出這段轟轟烈烈,可能會導致的變化影響,與現實情況的對比。如果說要拿一個比較熟悉的歷史學研究者來跟黃仁宇先生比較,那麼李敖先生就是在我思考裡的不二人選。我欣賞他的鑽研精神,把事件的精細程度解構到就算只有一個字都能夠有完全不同闡釋的結果方向。他們這兩個人代表著巨觀與微觀的二元世界,瞬間直覺地,微觀跟悲觀是很容易連結的;樂觀跟巨觀似乎常常稱兄道弟。

那麼我這段文字書寫的主要啟發是從何而來呢?看看六先生今天講什麼,他說:「44歲前不快樂的「U」宿命,用「儲蓄快樂」來破解」,是一篇很有意義的文章,主要是在探討整個人生時序中的快樂統計曲線,結論是用儲存快樂來破除所謂的 U 型宿命。之所以要引用「
尺度、時間與記憶」文章,還有歷史學家應用的巨、微觀技巧,其實是想要更彈性靈活來看待六先生這篇文章,因為六先生所引用的統計是巨觀實相,但觀察到的竟是一種悲觀結論;反之,他卻縮小尺度、時間以及記憶的度量,回歸到一種細分、片段的累積微觀,導出一種樂觀的態度重建。可以察見的是,不見得二元結構的配對就有制式化的接搭,不一樣的組合連結,所產生的結論當然不同。所以在「紅塵一隅間拾得」的那篇好文中,他用很客觀的分析法把整體現狀做個解析探索,終究所謂的尺度、時間與記憶仍不是關鍵,而是自我在事件中定位與方向的取捨。在感情中,想當個花心快樂的負心漢,或者執著隱忍的癡情者,在一線之間都是可以迅速改變的(看你要不要而已);同樣的,今天你支持藍色或者綠色,不是因為誰的關係,而是因為選擇了誰,以及他背後代表的意義,當然啦!他們所帶來的必定是激情、樂觀、希望還有反向地唾棄對手陣營,所以當下支持下去也無怨無悔(選完之後就不知道會怎樣?)

如果無論站在任何角度觀點,最後都能欣然接受結果的呈現,並且對自我的成長更加有所助益,那麼這樣的態度又是什麼樣的修為呢?這也是最近常常我看到政治上雙方陣營的支持者,除了熱烈激昂外,還有對於失敗的預做焦慮所獲得的起伏感受;同樣的意象,也在周遭男女關係上可以找到,不管是甜蜜情侶或者單身寡人,也都有一種現狀的憂心,以及針對反方狀態的敵視、難以接受、嗤之以鼻的表現。

六先生的結論說:「我不怕「U」字型,因為我知道我從好幾年前起,已經不是在走「U」,而是在走一條往天空直衝的快樂線,有日記為證。而你也可以。只要今天開始,儲蓄快樂。」,我不得不說他真的有一套,而那正是他絕活的一套。不過那也是他在自己的尺度、時間與記憶下所研發出來的一套,真正屬於有別於他的我們,有那一套呢?你,真有一套?我是那一套?老套嗎?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的地板被凌亂地倒掛,沒打掃乾淨,讓滿地的灰塵在原本還算乾淨的藍帶窗簾上狂抹、塗鴉。奔跑起來的布鞋印,簡直就是朵朵的烏雲。

像似掉入洗衣機中, 空轉的電話機, 扯出的呢呢喃喃、吱吱喳喳、呼呼哈哈...,攪在一起不停地纏繞、圍繞,毫無目標與接收器的狂亂發射。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翻開生命之書的今天,克里希那穆提講了這樣的主題:「關係就是一面鏡子」,雖然自己比較喜歡前面幾篇討論信仰,破除執著的文章,但是「關係」是每個人時時刻刻都會碰到,更因為需要與自體以外的人互動,除了自己需要掌控本身狀態外,更要顧及到對方給予的反應、回饋。

克氏說:「很顯然只有在關係互動的過程中,我的真相才會被揭露,不是嗎?關係就是一面鏡子,透過這面鏡子我會看到自己的真相;但是大部分的人並不喜歡自己的真相,於是便開始修正這面鏡子所映照出來的狀態。我想要改變這個真相  --- 意味著我已經設定了自己應該怎麼樣的模式。

這是一個回歸到自我的思考,因為站在一個第三人稱的角度來看自己與他方的關係互動,顯然就是所謂的照鏡子。不過通常人性只會沉溺在扮演的角色中無法自拔,並且只會單一、執著的認為自己應當是什麼角色。做一個學生,有人會以為就該是認真、努力,表現出家人期待的模樣;或者,展現得非常放肆、狂野不羈,凡事覺得有利可圖便不顧一切的追尋;還有整天宅宅,對著電腦網路尋求心靈撫慰的單純樣也是一種。不管如何,這些都是自己認同的展現模式,一旦有任何外力(包含理性自我想要扭轉的力量)要來改變,自我便會透過關係互動的運作,來更加證明自我設定的樣態。

人要溫馴或者叛逆、理智或衝動、理想或現實,都在關係中不斷地修飾並且期望修正對方。在男女切身的情愛關係與親子互動關係裡,這樣的互拗運作最深。魏徵也說過:「...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他的本意應當也是這樣。不過進入哲思的領域,「關係就是一面鏡子」這句話,最終的目的不是拿來修正自己,克氏強調的是認識真正自己的模樣、真相,而不是去否認這個形象的存在意義,進而想在關係中企圖扭轉自我、修正自我(這樣根本就沒時間好好認識到自我,只是不斷地在修、修、修,到了生命終了前,就後悔而羞、羞、羞),因為可以看到確實真相的人,在關係中才稱得上是做自己,否則永遠都會有分裂的人格,在內心底做相互對立的否認觀念衝突,而外在的關係就成為矛盾心態的戰場。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解釋一下蝴蝶效應的真正意義。關於這個名詞,對我來說是再熟悉也不過,因為自己研究所念的是控制組,而所謂的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正是動力學裡面的一項結論,也就是混沌現象的一個代表名稱。說到這混沌現象真是特有趣的,因為常常有簡單的方程式,但是代入些微差異的初始值就可能產生無法重複性、不可預測性的結果,用中國話來講,當然就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啦!


OK!蝴蝶效應就是這麼簡單,但千萬別誤用了。最初的故事是這樣的: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台灣是個有創意的社會,尤其這群生活在多變詭局、張力頻繁小島上的人們,無論是舞台上或者檯面下,大家都盡其本分地在扮演各自的角色。別說媒體是造孽的始作俑者,在我看來,他們是推動眾人演出的重要關鍵,沒有他們的焦點追逐,那來這麼多精彩繽紛的可能實現呢?太遲頓、沒創意的國家與人群,才不可能有這樣教人拍案叫好的好戲碼呈現,台灣製造的口碑早就在各方面超越過去仿冒的里程碑。


這幾天由於接近總統大選投票日,雙方人馬可說是使出渾身解數,所謂精彩可期大概就是指這個吧!打開電視雖然經典的畫面一再地重播,不過認真仔細去看,還是可以發現在細微地方有所轉變,尤其政論節目名嘴,昨天講的、今天說的,差異性真的很顯而易見。

政治對我來說不是不可談的議題,然而說穿了,我只是反應比較冷感,內心卻有著喜歡看戲的心態。這次藍營立委踏入綠軍陣營被包圍的事件,就真的讓我看得很過癮。尤其是民進黨的積極動員,李應元拿起麥克風調度的節奏掌控非常漂亮,看他們在處理群眾運動的手法,真的是高手中的高手,把現場的人員安排與情緒的鼓舞都處理得得心應手,每個步驟都可以在控制的範圍裡到達定位,真是神乎其技呀!所以這群綠軍抓到機會,就可以把群眾運動發揮得淋漓盡致,簡直就像是神蹟般,真的不得不佩服他們所展露出的絕妙運動藝術。從各種角度來看,都是精品。

當然啦!舞台上的演員大家都很盡職,別說藍營立委演得太爛,其實他們可真的非常穩住本分,舉手投足都不偏倚原本的立場。常常都覺得國民黨台面上的演出就像英國人,有很深厚的壓抑感,舉措都要求很紳士,帶著圓帽、提根拐杖,外表就是要漂亮;相對來說,民進黨就很像義大利人愛爾蘭人,他們的表演就很率性、不修飾,說草莽當然不為過,但就是帶來很刺激的新鮮演出。

看著藍綠在這場活生生的舞台劇上,動用的人力以及不惜成本使用各種道具(連警車擋風玻璃都可以被敲裂),隨著時間的逼近,可以看出雙方在這場廝殺中所展現的活力與韌性,這樣的考驗,大家所看到的不只是一場戲,還可以看到你來我往鬥爭下,誰的成長幅度最大,誰最可以處變不驚,誰可以到最後越挫越勇(這不正是超級星光大道的精神嗎?)

政治檯面上的人物誰不是粉墨登場?雖然前天看到藍營立委裝模作樣的摀住頭,但我真的很肯定他是做什麼角色演什麼戲的認真態度,雙方都表現得可圈可點。所以,有時候也會想,這樣投入專注演出的民進黨為什麼在這幾年會被罵到臭頭?在那麼臨場多變的情況中,都可以運籌帷幄、談笑風生的演出,把所有人都控制得這麼聽話,說衝就衝,叫圍便圍,喊躺即躺。不是有句話說:「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這麼會管理眾人的團隊,爬上執政大位後就忘記怎麼更進一步的掌控嗎?話又說回來,這兩種層次我都沒經歷過,所以也不能大膽妄稱其中的關鍵變化原因為何?

檯面上的演出效果如何,就看台下觀眾的掌聲(選票)有多少。以前都覺得他們都在演戲,檯面下有智慧的我們怎麼會那麼容易被影響?不過在這次的演出中,深深地發覺其實媒體的渲染、名嘴的推波助瀾還有羅生門的各說各話,還是會把中間選民做出區隔與影響,一個事件的爆發所產生的效應實在很難評估,也難怪各種攻擊、黑函、緋聞、過往事件都還是常被拿出來操作,原因是真的很有效。別說只有我們會這樣,看美國選舉最近紐約州長的醜聞案,可以影響希拉蕊的選情就知道一場戲的排演要多麼謹慎、小心了。原來不只是演員要注意私生活與交友圈,政治人物的標準比演藝圈還要嚴苛,難怪余天說:「政治比演藝圈黑暗」,這點不想相信也難,事實擺在眼前呀!

所以我也常認為,別以為挺某人就表示對某人很了解,那只是一種自我認同的假設投射。什麼叫做「自我認同的假想投射」呀?意思是把對方當作是自己意志的延伸,但這僅只是一種觀念上的假想狀態,所以我稱之為「自我認同的假想投射」。但畢竟對方不是你,你想怎樣,他也不見得完全聽你掌控,只是在區別分類的狀況下,他類似於你的機率較高,所以你就挺他(但他依舊不是你呀!),這就是所謂的入戲太深!當然這樣的現象也沒什麼不好,反而因為有許多入戲很深的人在一起表演,才能讓我們這些自以為置身事外的清高者看一場好戲,其實誰也沒有脫離這個舞台區,不管藍或者綠,終究所有的效應都是回歸到這艘船的每個人。

說到底,我常常只是冷眼旁觀著,好戲上映時總暗自竊笑,對未來誰上台主演也樂觀其成,沒有關鍵角色也不甘屈就於做任何一方小棋子的我,此刻,只是道出自己看戲過程的滿足感,別強押著我跳到台上,因為本人只習慣於幕後當個愛發轟的馬後炮而已。

戲若好看,請大家就盡情鼓掌(投票)吧!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 如圖可見於站內每篇文章最下方。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是三月十二,在克里希那穆提生命之書中,這一天講的是:「心中的渴望(下面的節錄),看完他的描述之後,發現與之前寫過的:「洗腦無益 無欲亦欲」 這篇類似,當自己想著要逃脫那份想念、執意時,確實付出的反向行為所帶來的也是一種興奮與暢快,跟驕傲、成就感的發性其實也很雷同。

為了避免痛苦,所以我們刻意培養不執著的態度。有人警告我們執著永遠會帶來痛苦,所以我們很想變得不執著。執著有時也會帶來滿足,但若是察覺到其中的痛苦,我們就會想透過不執著來找到另一種滿足。只要還想得到滿足,那麼不執著就會變成一種執著。因此我們真正想追尋的仍然是滿足;我們會藉由各種不同的手段來滿足自己。

我們會執著是因為它能帶給我們快樂、安全感、權力和幸福,雖然其中還是埋藏著痛苦及恐懼。我們追求不執著仍然是為了快樂、不受到傷害。然而我們必須不帶著任何譴責或藉口去了解這整個過程,因為除非我們有了認識,否則永遠也脫離不了心中的困惑或衝突。但渴望真的能被滿足嗎?還是它根本是個無底洞?不論我們渴望的是高層次或低層次的東西,渴望永遠是渴望。它就像是一把火,很快地把眼前的東西燒成了灰燼;但那股渴望還是存在,它不斷地燃燒,不斷地逼近眼前的事物。因此執著和不執著同樣會限制住我們,它們都是必須被轉化的心態。

無念的空寂確實是一種非常難達成的境界,那麼發呆算不算是一種無念呢?


克里希那穆提是印度的一位著名性靈導師,他主張人們應該學習超越權威的操控(基督、佛陀、指導靈、老師、菩薩、外力以及「自我」),才能朝向絕對自由的境界,達到無懼。

...一九二五年的十一月尼亞因病去世,克氏在極度哀傷中進入了更深的悟境,故而推翻了過去所有的通靈經驗,發展出獨立無染的般若智慧。一九二九年的八月,來自全球的信眾正準備聆聽這位新救世主的演說時,克氏竟然宣佈解散為他專門設立的「世界星社」。他要求學會退還所有信徒的捐款,拒絕扮演救世主的角色,並且宣佈真理不在任何宗教組織中。下面這段話代表了他終生不移的立場:

「我認為真相是無路可循的,你不能透過任何宗教派別或方法而達到它。既然實相是無限、不受任何制約、無路可的,當然也就不需要人為組織了。沒有任何組織有權力強制人依循特定的道路。如果你們做了這件事,實相就會變成僵固的教條,同時也會變成那些懦弱之人和不滿足之人的玩物。實相無法屈就於人,人必須透過自己的努力來親近它。高山無法自動移到你的腳前,你必須不畏艱險地穿越山谷、攀過懸崖峭壁,才能到達山頂......我只關切一件事,那就是幫助人類得到無條件的終極解脫。」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面對自己的弱點實在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且很矛盾。就因為是已經很軟弱了,哪還有勇氣與膽量來面對呢?如果夠氣魄,那還會恐怯嗎?(懦夫若有勇氣就不會是懦夫了!)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再一次與聯發科擦身而過,這次真的又再次擦身而過,而且是很接近的那一種。昨天中午決定請辭時,趁著吃完午餐的時間便跑去找剛到聯發科上班不久的好朋友,只是純粹想與他隨性的聊聊,因此他正好順道邀我進到他們新大樓裡參觀。光從外面的整體架構來看,不只是有氣派,更有獨特的空間設計感,裡面還有很大一塊作為裝置藝術的擺設。

他們的餐廳簡直就是百貨公司美食街的翻版,還有「度小月」進駐,美女如雲更是不用說,在櫃台的接待小姐的外表與穿著,是對於來賓、客戶的一種尊重。樓下的停車場更是寬敞,大概所有員工停進去都不會滿,不過有點失望的是,想看到全場的名車、跑車心願卻落空,也許很多人都刻意保守低調吧!當然一定會有很多人都熟悉的 L 車款,更高檔的也有,只是在那麼廣大的停車空間裡,不算眾數。

外面也挺有趣,據說對面有家公司特別請風水師設計過,長得像一頭張開血盆大口、吐舌頭的獅子嘴樣,隱喻的含意大概是要把聯發科吃掉吧!這天在外面逛一圈,走到後院時,發現一個很熟悉的面孔在諾大的會議室裡與某人面談著,他,不是別人,就是聯發科的大老闆,蔡明介。

聽我的好友說,近來業界有個很拼的公司以聯發科為競爭對象,之前他的同事有去應徵過,他就問我,你猜對方幾點約面試?當時候我就想,這傢伙會這麼問一定是很晚,據說聯發科最多人下班的時間約莫十點半,所以當下我便回答他說可能是十點吧!可怕的是我猜錯了。他的答案竟然是凌晨一點靠到哪裡去呀?神經病!),他說對方主管原本八點開會,結果不小心就開到十二點多,會議結束後,他打電話給應徵者,問他願不願意過去,於是一點多的面試就這麼樣發生。算他狠!這或許也是一種考驗應試者決心與毅力的手段吧。不過我猜,應該很少人會說「不」,如果是你,會不會跟對方主管說:「喂!都幾點了?我都快睡覺啦!改約其他時間可以嗎?」。

在這個競爭激烈卻也光怪陸離的科技園區,我相信什麼事情都是有可能的。所以他說有些人忙到沒時間回家過年,或者休年假時被招返,也不會令人意外。所以有個同學這麼跟我說:「人家敢給你,你敢要嗎?」。他的意思是說,聯發科之流的工司敢給你優渥的薪資待遇,但相對付出的也不少,敢要除了具備勇氣外,還有體力與堅持。這便是一項另類的超越,當你自信過人一等時,那些獎金就會近在眼前了。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早上進到新公司,是帶著一種不會感到愉快的心情。想起早晨起床的壓迫感,就覺得這一趟真不是個好點子。六點半醒來之後,要趕搭七點鐘的統聯客運,約莫在八點十分左右抵達新竹的科技生活館,然後在轉乘園區內免費的接駁公車,順利的話應該是在八點半左右下站,走到公司也許就是八點四十。不過昨天早上竟然搭錯路線,多浪費了二十五分鐘繞進市區,這樣一來就讓我在九點十幾分時抵達辦公室,結果想當然爾的是,大家還稀稀疏疏、三三兩兩地「入場」,我雖是新人但仍不是最晚到的。


不過這樣計算起來,光早上就要花費兩個多鐘頭的交通,所以來回沒有四個小時是不可能完成這趟旅程。

原本打算在 iPod 上輸入許多有聲書、音樂以及 Podcast 節目,希望能在這樣漫長的轉運中,可以有許多資訊的吸收及學習,兩天的測試下來,才發現效果不彰。因為上車後總是容易有個慣性 -- 睡覺。如果在車上睡覺能夠充分補充精神那也罷了,實驗過後發現,其實是越睡也越累,因此不僅是工作品質、效率可以預見的將被影響與衰減,連生活的樂趣都會漸漸被抹滅,教我能不好好仔細考慮通車上班的實在性嗎?

而一早無事的情況下,便裝起網路,架起 MSN 來。乖乖!不得了。隨便一裝就通,根本就沒有嚴格管控網路的出入,這樣的小事一經聯想,就可以知道整體效率應該不會好到哪裡去。如果是小公司還情有可原,這家公司的規模已經不小,卻是我遇過管制最鬆散的一家。雖說自己能夠上線連網是挺樂的,不過這樣的嘗試確實再次影響我對新公司的觀感。

連上線後,就跟台北的老同事聊起自己的狀況,當時就已經抱怨自己的不適感,他們的回應都是這些很正常,因為他們也都經歷過。然後,又遇到高中同學,他跟妻子、小孩相隔兩地,獨自到竹科打拼,每逢假日才趕回南部探親,這雖然比起台商要好許多,認真說起來,還是事業、家庭做了取捨切割。他建議我最好找自己能夠認真投入的工作,如果已經倦怠的話,那麼還是得謹慎考慮,趁現在我還未成家,機動性還很強時做好周全的打算。最後,遇到一位做了不同人生目標規劃的朋友,第一句話就跟我說:「新公司也可以用 MSN 呀!怎麼你老是遇到悠閒的工作?」,這話實實在在地震撼了我,假如醞釀要離開的感受是漸進累積的,那麼這段話,就是點燃一切火苗,讓接下來的行動轟轟烈烈的起源。

難道這份已經失去熱忱的工作,要在這樣混吃等死的步調裡跟大家一起渾渾噩噩度過嗎?這家公司重度依靠上游廠商協助的情況在我親身體驗下,呈現出十分的厭惡與鄙夷,但這也不是這公司的錯,而是上游公司刻意綁緊的緣故。可是我出身於上游設計族群,如今矮身進入這樣狹隘的領域,一時間根本難以接受如此毫無自主性、彈性的工作型態,要仰人鼻息的感覺真難過。沒想到,這公司還沒有自立自強,反而如此鬆散、低迷,即使是知名電子公司,都不禁讓我深深搖頭。

在難以接受的情況下,與朋友們結束 MSN 對話,獨自走入餐廳用膳,那時候突然好想跑離開這動建築物,所以的直覺與意念都在導引著我必須做一次精彩的動作,那就是辭職。

整個下午就是充斥著一種聲音,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待在這裡。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猶豫不定的結果,是需要強而有力的體驗印證,才有辦法取得最終的判斷。


在家中翻開「靈魂占星:看南北交點如何影響你的人生」這本書(原本因為它的厚重且文字龐雜、眾多而打消閱讀的興致,後來被 YingJing 標示一個段落給我賞閱,在看過幾句後,便深深地被吸引),專注地看著主要的解說:「如果你的北交點位於射手座 -- 或北交點位於第九宮」,裡面有很多話都讓人心有慼慼焉,此刻有一段話映入眼簾:

「勝利」對你而言是一種感覺,他是成長與向前、向上推進的一種渴望。所以如果你產生一種想法。而你對這種想法有一種直覺:「對,我應該這麼做。」伴隨而來的還有興奮、充沛的能量,那就是你可以相信的能量。而且自然而然就會出現一條路,帶領你進入你所追尋的新層次。

反之亦然。凡事看起來沉悶,而且令你感到焦慮的事物,都不是適當的選擇。你最好能說「不」,因為這種況中的某種因素,最後將不利於你。然而,你過度活躍的心會試著去干預,並說:「這不錯啊!你必須去做。」。

當你允許自己跟隨自己的直覺走時,就可以有最真實的反應。然而,你必須等到決定自己的立場之後再做出反應。當你內心清明時,自然會以關愛、別人可接受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決定。

這段話對我來說與昨天的抉擇非常疊合,處理離職過程中,自己一心一意想在傍晚儘速處理,不希望拖過隔天,雖然想起報到手續簡便,離職手續卻彷彿刻意刁難的困窘、瑣碎,但是當下為了解脫目標達成的心願,所付出的認真努力,連自己都感覺是一種抵擋惡勢力的堅強頑抗。辦完手續後,走出大門,伴著初夜的微風,等不到公車獨自步行到轉運站,心情非常地坦然而舒快,就像卸下一顆心上石般,走起路來都很有速度感。

若說這樣的決定是衝動,或許是吧!但是感覺是不會騙人的,待在新公司的心情就像股市不斷大落一樣,無法預知何時才能止跌回升,若沒有辦法設定停損點,可預見的大概是會在谷底再見。一經甩開後,便不是以漲幅曲線可以形容,而是光明再現的閃耀在灌頂著。我笑了!很開心暢快的笑了。雖然又再度失業,雖然又沒薪水可領,但我的內心卻飽飽滿滿的,一點也不懊悔自己的決定。在回程的車上,興奮得無法入眠,聽著歌,靜靜地陶醉。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凡事出必有因,要講自己兩天就離職的原由,就不能不說為何要進入這家公司的理由。於是,深入的探索自我就是照亮整個陰暗角落的明燈。

def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