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巴菲特是一種對人生態度的學習,以及往更高靈性發展的跳板,這是我不同於完全以經濟、現實面角度來看待這類經濟書籍的觀點。其實,巴菲特原則用在人事面也挺棒的,只是看怎麼領悟這些原則罷了。
他在1993 年年報說道:「一家好公司能產生都的現金(至少在初期之後),超過內部營運所需。公司可以透過配發股息或買回庫藏股來回饋給股東,但卻常被拿去做併購之用。」
我認為配發股利是一種讓周遭人都可以感受到溫暖的一種相互回饋,正因為別人所給予的支持(投資),所以在我們勇敢、獨立(體質改善且賺錢)之後,很自然地就會回報以熱情(股利)。買回庫藏股這個觀念,就像是一種謙虛的態度,這可以不讓自己的驕傲無限制的膨脹(發行股票太多),並且可以節省一些上繳的所得稅和來回換手的手續費用(人情交際所帶來的疲累)。最好是把這些盈餘現金(所獲得的自我肯定、自信價值),再往更深入的價值投資進去(對自我的專長投資、對助人的實際應用投資),那麼這個企業(個人本質)的整體意義與價值才能夠更加茁壯。
你、我有常常買回自信的庫藏股嗎?或者懂得不在交際面上浪費時間、精力,而專注地投資在務實的專長、實在的經營裡?假如只是傻傻地配發股利現金,終究還是會劃地自限無所長進的。
連結閱讀:為什麼我們喜歡所投資的公司買回庫藏股?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