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面這張圖在表示什麼呢?還記得之前有篇文章:「給予股利(鼓勵)的往上次高境界是買回自信庫藏」以及「第一名與進步最多的,誰才是王者?」、「檢核內在價值所獲取的利息能否產生盈餘」?這些文章中有個關鍵的觀念,就是獲利之後的盈餘是繼續投資自己或者發放股利的討論,圖示就是在講有回收跟沒回收的狀況。首先,當然要假設回收的狀況是能夠百分之百有同樣助長的效果,也就是說股東權益報酬率沒有因為股東權益(淨值)增加而被稀釋。設定開始的股東權益各為 100,看十年後的變化。前面三欄是計算盈餘全部回收的情況,所以第一年後的股東權益視為 100 加上 100*10%(盈餘),等於 110。若是半數回收,則第一年後的股東權益變為 105。拉長十年看,則股東權益的差別就很明顯,總共差了將近 68 元整。
大約 14 年以後,兩者之間就差距一個「原始資本額」(100)以上,顯見這樣的狀況很可觀。若是低於半數盈餘回收,那麼差別就更為明顯,另外時間拉得越長,投資報酬率就越高(遞增),不過遞增的速率會因為資本(股東權益)越來越「厚重」,而緩慢了速度。因此,年限越久,則兩者之間的投資報酬率差值會朝接近的驅勢邁進,那是因為半數盈餘回收的投資報酬率漸漸趕上。整體看來,盈餘回收越多,那麼投資報酬率以及股東權益就會越大,那麼從股東權益可以反應到股價這個層面上來看,就更毋庸置疑。不過前提是該怎麼「穩住」股東權益報酬率這件事,就真的是決斷的重要關鍵。
P.S. 倘若我將 100 後面的單位換成(百萬)或者(億),那不是更為可觀!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