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app.atmovies.com.tw/eweekly/e062/images/pic_02.jpg)
5. The Remains of the Day長日將盡(1993)
8.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刺激 1995(1994)
9. LA Confidential 鐵面特警隊(1997)
10. Brokeback Mountain 斷背山(2005)
15. The English Patient 英倫情人(1996)
20. Schindler's List辛德勒名單(1993)
31. 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與偏見(2005)
34. Jaws大白鯊(1975)
44. American Psycho美國殺人魔(2000)
8.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刺激 1995(1994)
9. LA Confidential 鐵面特警隊(1997)
10. Brokeback Mountain 斷背山(2005)
15. The English Patient 英倫情人(1996)
20. Schindler's List辛德勒名單(1993)
31. 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與偏見(2005)
34. Jaws大白鯊(1975)
44. American Psycho美國殺人魔(2000)
然後又找到『超級比一比 小說改編電影吸金大比拼』這篇列表,裡面沒看過的片子大概只有三部。好玩的地方在於賣座的跟令人激賞回味的並沒有交集。
其實真正能夠比較的,應該是小說以及改編後的電影都有看過,才能夠說客觀公正。那麼「哈利波特」、「達文西密碼」、「傲慢與偏見」這三部才是我所能講評的,結果答案是什麼,真的是很快就見真章了。「哈利波特」從小說改成電影,我一直都覺得流暢性是個很大的敗筆,以作者對於迷團的鋪陳節奏來看,小說真的是讓人能夠漸漸地融入那分營造出來的情境。那麼「達文西密碼」也是如此,特別是當初在看小說時,會注意並且專心想要解出謎題的雀躍,在電影中完全被快速的動作給稀釋了。至於「傲慢與偏見」算還可以接受,畢竟愛情故事裡面並不需要眼花撩亂的衝擊,這樣的「文戲」所需要的只是細膩,達西與依莉莎白的故事那麼經典,是在於他們之間關係微妙的張力,尤其在最後轉折的地方,才是引動所有情緒奔放傾瀉的關鍵點。
在我看來,一部暢銷的小說要改編成暢銷電影,這關係不必然絕對。因為還要取決於編劇的功力,還有導演的細膩程度。雖然沒有看過原著,但對於李安拍「斷背山」所展現出來的「低沈感」,會讓我絲毫都不想再看小說版本。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刺激 1995」跟「綠色奇蹟」,但這兩部成功的地方是在於故事非常搶眼,因此只要編劇將裡面的內容完整呈現,便可以造就出亮麗的票房成績。「香水」也算拍得很棒的改編小說,電影跟小說所呈現出來的是不同的感覺跟味道,算是非常成功的例子。
於是,會拿「魔戒三部曲」跟「哈利波特」來比較,單純就電影來看,「魔戒」在處理整部戲的流暢度真的高出「哈利波特」太多,而且到現在能否讓觀眾記住最多劇情,此點在「哈利波特」每一集的表現上,顯然是非常失敗,以致於雖然看過小說,原本想利用電影加強記憶,沒想到卻適得其反,導致更模糊的印象。
一部好的改編電影應該是要讓人們甚至覺得看電影就夠,那會非常成功。一部電影幾個小時,能夠取代冗長的小說閱讀,那才算得上是一大享受。可惜!這樣的改編電影很少。俄羅斯電影「夜巡者」就是一個失敗的例子,因為小說的大賣,讓它的電影也跟著水漲船高,但是在看完之後,發現其實電影可以做到更好,結果呈現出來的僅只是某部分的特效還不錯,但電影的味道卻沒有展現。
其實,如果在未知的狀況下讓我選擇,那麼小說絕對是首選。因為在文字的空間裡面,時間是可以隨著讀者自己無限延伸,劇情是能夠由讀者自行暫停來細細品味的,還有在想像力的時空中,每個人都可以是獨一無二的「改編家」,可以「拍攝」出不一樣的鏡頭與味道。
這就是文字的魔力,因為它們就像音符一樣,可以肆意地被組合成不同的樂章。電影只是被編劇、導演、剪接所定型出來的「絕對」畫面。而文字可以看到的多面向的「相對」。
在沈寂的夜裡看小說,我的夜會呈現燦爛的星空。
全站熱搜